当前位置: 首页 >廉政文化>详细内容

徐光汉、徐光利:兄弟接力22载 坚守大山三尺讲台

作者:佚名 来源:凤山县公安局 发布时间:2016-08-12 18:05 浏览次数: 【字体:

兄弟接力22载  坚守大山三尺讲台

 ——记凤山县金牙瑶族乡拉力教学点代课教师徐光汉、徐光利

  

  这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距离凤山县城有72公里远。在这远离都市繁华喧嚣的山旮旯里,为了不让山里娃失学,哥哥因病倒在讲台上,弟弟义无反顾顶上,两兄弟接力22载,坚守大山三尺讲台,用双手托起大山的希望。

 

  这两兄弟就是广西凤山县金牙瑶族乡陇旺村拉力教学点代课教师徐光汉、徐光利,他们俩用真情、用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人间赞歌。

 

  荣誉见证忠诚。2013年,徐光利荣获“河池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4年荣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TCL希望工程烛光奖提名奖”。2016年7月,徐光利被授予“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哥哥坚守讲台15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凤山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是典型的大石山区,亦是广西最偏远的县之一。在距离县城70多公里远的金牙瑶族乡陇旺村拉力屯,有近百户农家坐落在山脚下,而徐家两兄弟的家就在其中。

 

  1992年,徐光汉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1994年,徐光汉看到自己家乡没有老师上课,学生们面临失学,他毅然回到家乡,开始代课老师生涯。

 

  “刚代课那两年,每月工资不到100元,根本无法养活家人。”徐光汉的妻子朱彩林说,劝他放弃,出去打工养家糊口算了,可丈夫不同意。为了养活家人,每年暑假,徐光汉带着妻子到广东中山市打工,开学时又匆匆返回学校上课。

 

  徐光汉对教学非常热爱,平时深入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深得孩子们喜欢,教学成绩也一直排在金牙瑶族乡更沙片区前三名,赢得家长和学生们的爱戴。

 

  在大山深处的三尺讲台上,徐光汉就这样默默的辛勤耕耘着,看着山里的孩子们一个一个走出大山,他感到很欣慰,也很自豪。时光流逝,一晃15年过去了,谁也没料到,厄运会悄悄地降临到他的头上。

 

  2009年11月的一天,徐光汉在上课时,突然晕倒在讲台上。妻子朱彩林急忙送他到乡卫生院治疗,可病情不见好转,总是呕吐不停。

 

  在妻子的陪同下,徐光汉前往百色市右江附属医院检查,发现自己患上了尿毒症!犹如晴天霹雳,徐光汉惊呆了,这是个绝症啊,以后这个家怎么办?妻儿怎么办?学校的孩子们怎么办?

 

  在百色市右江医院,徐光汉仅住院9天,就花了1万多元。这1万多元,是朱彩林东借西凑得来的,家里早已欠债累累。

 

  “我们回家吧。”徐光汉握着妻子的手低沉说,朱彩林抽泣着说不出话,任凭泪水流下。此时此刻,夫妇俩心如刀割,撕心裂肺的痛,又有谁能知道?

 

  虽然身患重病,但徐光汉的心一直系在孩子们的身上。回到家后,为了能看到孩子们,徐光汉拖着虚弱的身体,端着板凳坐在家门口,静静地看着300米开外的学校,希望能看到孩子们的身影。

 

  回家后的第二天,孩子们得知徐老师回来了,十几个七八岁的孩子自发来到徐光汉家门口,围着徐光汉,默默地看着他。山里娃不会说话,十几双眼睛定定地看着自己的老师,眼神里充满了尊敬、充满了童真、充满了渴望,有的孩子眼里含满了泪水……

 

  徐光汉忍不住了,掩面而泣,孩子们也跟着流泪。徐光汉让妻子扶他走到教室。学生们安静了下来,徐光汉强忍病痛,又开始讲课了。

 

  此后每天,妻子扶着徐光汉去教室。为能坚持给孩子们讲课,徐光汉在讲台旁放置一根挂着吊瓶的铁棍,一边打着吊针,一边给孩子们上课。

 

  徐光汉的事迹,感动了山村里的乡亲们,他们纷纷来到家中嘘寒问暖。一只鸡、10个鸡蛋、10元、50元……贫穷的小山村,乡亲们纷纷伸出援手。

 

  其他学校的老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感动了,他们纷纷解囊,一共捐款近7万元,希望徐光汉安心治病。

 

  然而,病魔还是无情地夺走了徐光汉的生命。2011年12月30日,徐光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手里还拿着课本,嘴里还念着学生们的名字。闻讯而来的100多名乡亲前来为他送行,痛哭流涕。

 

遵从哥哥遗愿,弟弟接力代课老师

 

  “我走了,谁来教这些娃娃读书?”2009年底,在得知自己患上重病后,徐光汉没有过多考虑自己,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些孩子们,他焦虑万分。

 

  “他给我打了几次电话,劝我回来顶替他教书。”徐光汉的弟弟徐光利回忆说,当时自己还在广东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可学校没有其他老师了,哥哥希望他能回来,圆山里孩子的求学梦。

 

  徐光利知道,圆孩子的求学梦是哥哥的遗愿和嘱托。

 

  徐光利这位淳朴憨厚的农家子弟,没有过多的思虑和犹豫,2009年底,他辞去了在广东月薪3000多元的工作,毅然返乡做起月薪仅900元的代课老师。

 

  刚开始,徐光利扶着哥哥去上课,自己则坐在教室后排仔细琢磨,向哥哥学习教学方法。10多天后,徐光利开始了自己的代课老师生涯。

 

  “回家代课每月只得几百块钱,生活怎么过?你图的是什么?”起初,丈夫放弃月薪3000元的工作返乡代课,一个月得不到1000元,妻子刘桂先很不理解,为此与徐光利吵了多次。

 

  徐光利没有对妻子说太多的道理,他知道,自己不仅肩负着哥哥的遗愿,更肩负着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教他们读书认字,让他们茁壮成长,走出大山。

 

  徐光利返乡代课了两年,经过多次与妻子交流沟通,终于得到妻子的理解。2012年初,刘桂先毅然辞去在广东的工作,回到村里照料家庭,解除丈夫后顾之忧。徐光利工作更加投入了,以校为家,把学生们当作亲生儿女来看待。

 

  拉力教学点是一个偏远山弄里的教学点,学生们都农家娃,农忙时节,孩子们要帮家里抢农时、做家务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原因没有按时到学校上课,徐光利就在课后来到学生家里,帮他们补上课程,之后又要回教学点改作业,准备教案。

 

  在教学点,有一名女生叫张凤灵,因患病无法正常行走,每天拄着两根小木棍上下学。为了治她的病,其父亲外出务工挣钱,母亲也常常因为农活疏于照顾。徐光汉在世时,时常背着送她回家。接替哥哥的教鞭后,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徐光利的身上,他没有丝毫怨言。在大山的羊肠小道上,村民们经常看见,徐老师背着张凤灵行走回家,情同父女。

 

  寒来暑往。转眼间,徐光利返乡代课7年了。在学校里,他是校长,是老师,也是孩子们的“爸爸”,洗衣做饭,语数体美音,他样样教,而且教得都很好。每次期末考试,他教的学生的成绩都排在学区前列。

 

  “现在工资比以前涨了一点点,但仍较低,为了孩子们,我会坚持下去的。”谈起自己的待遇时,徐光利憨厚地说。由于哥哥离世后,徐光利一肩挑起了两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开支较大,为了补贴家用,不上课的时候或者放假时,他就下田种地。

 

  对于这位村里“顶岗教师”,村民们打心底里感激。陇旺村党支部书记徐光泉说,没有徐光利,拉力屯许多孩子都会失学,没有书可读。家住在拉力教学点旁的村民张高翔说,如果没有徐家两兄弟,这个教学点很难办到现在,孩子们上不了学,没知识没文化,这座大山里的人们就没有希望,还得继续穷下去。

 

  徐光利说,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产生了很深的感情。这些孩子常常会说起以后当科学家、医生、老师等远大理想,他下定决心,竭尽所能,努力改变大山里孩子们的命运。

 

  如今,每天早晨,琅琅的读书声从大山里传出,村民们说,这读书声犹如天籁之音。对徐光利来说,坚守三尺讲台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更是为了一份使命——圆山里娃的求学梦,帮助他们走出大山,走向美好未来。

分享到:
打印文章 关闭